刘武当然不太情愿,拖了半年。这半年中,他的脑子没闲着,一直在琢磨,自己的企业是就这样混下去,小富即安,还是冒着风险进行"信息流革命",向着做大规模物流的方向挺进?最终,天生不安分的刘武还是下了决心,投钱,上信息系统。
刘武的"信息流革命"是个痛苦又漫长的过程,买硬件,调试线路,买软件并独立开发软件,软件系统与业务流程的磨合改进,为了让老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,刘武甚至要带头学电脑操作……直到1999年初,宝供的物流信息系统才算是初步成型了。此后,这套系统成为宝供业务的一个"卖点",并在1999年春天为刘武带来了新的大客户:飞利浦公司。
这一年,刘武将公司变更为宝供物流集团,翻开了新的一页。
如今,刘武的宝供集团已经拥有包括飞利浦、三星、红牛在内的数十家大客户,其中80%是外资企业。刘武说:"我们能实现业务连续翻番、资产几十倍增长,这套系统是关键。要是没有信息流革命,不可想象!"
早在多年前,宝供总部就实现了人手一台电脑,经理们则是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。与客户们开会时宝供的人都拎着笔记本电脑,连有些知名外企的客户都自叹不如……
看到信息系统带来的巨大效益,刘武后来又追加1000万元发展宝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。这已成为宝供的核心竞争力。
一筐桃子带来的大物流思想
一次,刘武去江苏一处偏僻的地方出差。一天早晨他路过一条公路时,看见路边有一个农妇在叫卖一箩筐桃子,那些桃子又鲜又甜,还十分便宜。下午当刘武再次路过时,发现妇女仍在叫卖。他问了下,还是早晨那筐桃子,一个也没有卖掉!
广州超市里的进口水果,质量可能还比不上这些桃子,价格却要贵上10倍,仍有很多顾客……"这都是我这做物流的没做好呀!那么好的桃子,如果稍微包装一下,再低成本地运到大城市,特别是像广州、深圳,肯定能卖好价钱。"
这是件很小的事,对刘武的触动却很大。做了这么多年储运和物流,他逐渐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,物流是经济的基础,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,包括一个桃子,甚至是一粒米。
故事的结尾是,刘武以高于农妇报价100元的价格买下了全部桃子。他认为很值,因为他买到了做大物流的思想和责任感。此后,刘武更加全力以赴地投入事业。
他着力推动行业合作交流,与北京工商大学合作,在国家发改委、经贸委、商业部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的支持下,开始组织举办非营利性的"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",探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。第一届研讨会时,他总共发出了300份请柬,分别给政府部门、外资企业、学者专家、同行等。结果同行一个都没来,国有企业只来了两个……但刘武继续走自己的路。如今,"中国物流技术与管理发展高级研讨会"已连续举办了十届,令人称叹。
在刘武的主持下,宝供每年投入巨资,在20所大学设立了宝供奖学金,激励年轻学子;并设立宝供物流奖励基金,奖励对物流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。自己出钱,为整个行业"买单",这显示着刘武对"大物流"事业的热衷。
刘武还提出并实施"物流基地战略"。此前,宝供采用的是轻资产型经营模式,仓库、营运设施,甚至包括办公场所,都是租来的,这也是物流行业普遍采用的模式。2002年,刘武提出物流基地战略,要投巨资在全国建立15~20个物流基地,每个基地占地约100~200亩。此计划一出,行业嘘声四起。但刘武认为,在现代企业追求零库存、短流通环节、按订单生产的今天,由物流企业来为这些生产企业解决库存问题,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,才能赢得更多客户的心……
在一片质疑的压力之下,刘武坚定地走他的"大物流"之路。如今,宝供已建成广州、上海、北京、苏州、成都、南京、沈阳、顺德、合肥等十几个物流基地。越来越多的客户看中了宝供的供应链一体化服务,世界500强中,已有50多家企业与宝供结成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。
在刘武的掌管下,宝供物流已经运作了15年,获得"中国物流百强企业"、"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"、"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"、"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"等称号。
2009年7月,刘武的最新规划,是投资5亿元在天津西青建设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宝供综合物流基地……
面对宏伟蓝图,刘武是沉稳的、冷静的,"我们宁做500年,不做500强!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