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作者:闵茂中 彭新建 乔海明
作者单位: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
论文摘要:本文是国内首次报道地下水中铀系不平衡研究结果。在西北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区及周边地区测定了地下水、泉水和爱丁湖水的溶解氧含量(O2)、氧化-还原电位(Eh)、铀含量,以及放射性同位素238U、234U 、230Th的比活度和活度比,结果表明,表层氧化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、铀含量和Eh值均较高。某些地段地下水中的异常高铀含量,可能源于地下水与铀矿体的作用、溶解。在这种情况下,地下水中的铀可能会被某些还原性物质还原、沉淀,或被吸附在某些矿物、有机质点表面。在某些地段生成新的铀矿体,便是对上述推测的佐证。大部分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比(ARs) 234U/ 238U、 230Th/ 234U、230Th/238U明显偏离平衡状态(0。27–2。86), 表明近1Ma(或更久)以来曾发生过水-岩/矿石反应, 234U在大部分地下水中不同程度富集。随铀含量降低,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比234U/238U 增大,表明地下水中曾出现不同来源两种地下水的混合作用。这就是为什么该矿床中铀矿体大多呈板状的原因,后者生成于含铀地下水与盐度相对稍高的流体相混合的地段。
关键词: 砂岩型铀矿床 地下水 铀系不平衡 中国
免费下载《西北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下水的铀系不平衡研究》PDF全文(已停止下载)
本站“论文下载”文章收集整理于“中国科技论文在线”,由于各种原因,本站已暂停论文下载!请前往“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://www.paper.edu.cn/”免费下载!